霧峰在50、60年代仍是個尚未開發的典型農村市集,民風相當純樸,當時中正路已是霧峰的商業中心交通樞紐,南下北上的唯一途徑,但入夜之後,街道人煙稀少,到了十點左右,商店幾乎就關門休息,唯獨在民主街上「霧峰戲院」兩旁的商家,卻依舊十分熱絡,隨著戲院營業時間作息。
台灣早期的娛樂不多,當時電視並不普遍,台灣電影正蓬勃發展,戲院因而成為主要的娛樂休閒場所,「霧峰戲院」在1941~1945 年代之間開始營運,也開始了霧峰街市的繁華。
當時大里市的塗城與草湖開發較晚,那地方的居民大都往霧峰活動,民主街在鼎盛時期,除了有熱鬧的早市,到了夜晚一樣是人潮洶湧,因為戲院前聚集人潮,也引來許多流動攤販而形成夜市,人來人往的看電影、約會或逛街,吆喝著喧嘩的夜。
戲院的鼎盛時期,也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霧峰的街市上也開了數家酒家,夜幕低垂的時候,也正是霓虹亮起的時候,閃爍的燈紅映著酒綠,看酒家前紙醉金迷、夜夜笙歌的畫面,在夜裡築起一種迷離的繁華。
隨著大里市商家越發興起,從塗城、草湖來的人漸漸少了,再加上電視、錄影帶的普及,看電影的人潮是大不如前,酒家一間間的關門,見證霧峰繁華的「霧峰戲院」則是一直營業到民國八十年,在戲院的二樓仍有播放電影,但一樓已經改為超級市場,後來在民國八十五年結束營業,正式走入歷史。
霧峰民主街上的夜生活雖跟「霧峰戲院」一樣走入歷史,但霧峰市區第一市場的早市,目前仍是非常活躍,逛菜市場的婆婆媽媽們,跟小販們殺價的活力可是不減,市場逛累了,還有像欣欣包子、肉圓婆、三角湯圓等一些小吃老店,可以一嚐道地傳統小吃的美味。
圖一:圖片中央白色三角鐵皮處,就是早年的霧峰戲院
圖二:霧峰零售第一市場
霧峰深度旅遊:
http://413.travel-web.com.tw/大台中旅遊網:
http://taichung.travel-web.com.tw/